至少現階段來看,有超過 5 萬名中國消費者,對小米品質相當有信心,不用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就能看到更多車主的心得分享了。
其中,主要數字都集中在 IC 類別,包括記憶體、通用邏輯、處理器 2 月都實現強勁的同期成長,記憶體成長幅度最大、達 113%。野村認為,隨著庫存調整結束、AI 伺服器需求增加,晶片需求持續反彈,終端市場復甦將超越 AI 伺服器,並擴大至其他 AI 相關終端市場,如傳統伺服器、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認為在晶片代工廠、記憶體股和晶圓廠設備類股都有不錯的投資機會。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703223425197-0); }); 從半導體總銷量看,今年 2 月年增 14.3%,近三個月滾動平均值月減 3.1%,主要是季節性因素的關係,如 2 月時間較短,今年又有春節關係。整體來看,半導體總銷量仍處於穩健成長狀態,去年 12 月年增 18.7%、1 月年增 15.5%日本熊本媒體報導,熊本縣公布 2023 年招商落腳企業 72 家,比前一年增加 11 家,連三年創歷史新高。IT 相關產業建辦公室的計畫也有成長。72 個投資計畫總金額達 2,091 億日圓,10 億日圓以上 22 個,共聘用 1,937 名新員工,16 個雇用 50 人以上員工。
建新廠和商業機構地,辦公業申請數量最多,達 31 件,比前一年增加一件。熊本縣服務單位表示,良性循環仍在繼續,企業向縣內擴張,吸引新企業,吸引 IT 企業和遊戲企業等進駐。但看似美好的未來,隱藏著龐大的版權隱憂。
Adobe嘗試開發浮水印,AI產生音訊嵌入獨特數位簽章,可追溯音樂作品起源,區分人類智慧和人工智慧。然而 AI 譜曲時代到來,法律和倫理層面等複雜問題也浮出水面。著作權法一直建立在「人類創作」基礎上,如今AI使人工智慧創作挑戰既有框架,唯有釐清AI產生內容的法律地位,並保障創作者權益,才能讓AI音樂創作與版權法規和諧共存。不僅如此,使用者還能調整速度、強度、結構甚至延伸樂曲長度,做出符合需求的完美樂曲。
任何人都能用生成式AI創作與知名藝術家風格相似的音樂,導致大量原創(指作品並非抄襲)但風格高度雷同的歌曲爆紅。核心問題在人工智慧產生、模仿藝術家風格的「深度偽造」音樂,是否侵犯著作權?儘管聯邦法官曾裁定AI產生作品沒有版權,但判決對音樂領域效力尚不明確。
這兩年 AI 掀起影像創作熱潮,但音樂創作似乎未跟上潮流。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703223425197-0); }); 人工智慧作曲時代來臨?Adobe新工具版權爭議大哉問想像一下,只要輸入「歡樂電子舞曲」等文字描述,或輸入一段參考旋律,就能產生整首音樂,Project Music GenAI Control 正是能做到這點的軟體(Source:Yahoo Finance)歐盟對天然氣的需求為何增加?有分析認為這會導致歐洲盟友跳腳,但事實上歐盟現階段,並沒有受到拜登的天然氣暫停出口禁令影響(且能源部長承諾這只是暫時的),美國一天會生產 1,050 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按照接下來的狀況美國本土必然會有更多的天然氣發電需求。而 NIVIDIA 最新的 Blackwell B200 晶片耗電量甚至達 1,200 瓦。
這也會導致天然氣價格將會持續上揚,過往因為供給過量而導致的天然氣低價將會「一升不復返」。相比於傳統的煤礦火力發電,天然氣發電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更低。為了追上 AI 未來的算力需求,我們還會繼續蓋出幾十座新的伺服器運算中心、而這些運算中心還需要幾十座新的發電廠供電。當 NVIDIA 推出了新的晶片時,人們彷彿預見了一個全新的 AI 時代,但人們卻忘了這背後其實代表更多、更龐大的電力需求。
不過在暖冬效應與可再生能源接入歐洲電網、看來歐洲對於天然氣的需求降低後,拜登才宣布暫停天然氣出口。美國預計在十年內將天然氣出口提升至每日 240 億立方公尺──這還只是目前已經批准的數量,不過在歐盟能源緩解的狀況下,應該也是歐盟的公司本身對 AI 的電力需求將大幅提升的緣故。
我們曾經擔憂過加密貨幣的電力需求可能引發能源危機,但相比於人工智慧可能會引發的能源匱乏問題,加密貨幣的電力需求很快就會成為歷史。」他們的團隊分析,假設天然氣能夠滿足 40% 的 AI 用電增長需求,那就代表在 2030 年時,每天都需要 70 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專供 AI 使用──甚至在某些高運算的時候需要 160 億立方公尺。
富比士發出了一篇新的專題報導,認為現在 AI 的能源需求增長過於猛烈,目前可能只有天然氣來得及填補 AI 運算造成的能源缺口。而小型核電廠的運作還在早期模式,而核融合發電更是遙遠,根據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的說法強調,即便核融合技術穩健發展,距離商業運轉至少也要 20 到 30 年──微軟與 OpenAI 的 Sam Altman 都投資了不少金額到核融合新創 Helion 手上,代表他們也知道能源的需求提升已經迫在眉睫。▲ 目前的天然氣價格走勢。根據國際能源署的估計,2022 年全球天然氣消耗量約接近 4 兆左右,每日消耗量接近 110 億。每一個新的 AI 伺服器可以裝 8 個 GPU,每個 GPU 需要 700w。其次還有鳳凰城、矽谷、芝加哥、達拉斯。
不過好消息是,美國參議員 Joe Manchin 在耗費多年的政治斡旋下,終於成功在西維吉尼亞州創建新的管道,也無異於為該處創造了建設新的資料中心的可能性。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703223425197-0); }); 在 2010 年至 2018 年間,全球資料中心的能源使用量約占全球能源消耗的 1% 至 2%。
在美國直接能把天然氣能源弄到「資料中心區」的天然氣管道營運商是威廉姆斯,該公司擁有從墨西哥灣到東北部共一萬英哩長的管道系統,另外管道有經過資料中心建社區的還有加拿大的安橋、金德摩根等公司。即便風力跟太陽能已經在逐步發展,但很明顯地電力增長的需求還難以被成長的風力與太陽能滿足。
一次 Google 搜尋需要消耗 0.3 瓦時的電力,而 Chatgpt 一次搜尋則需要 2.9 瓦時──將近 10 倍的耗電量,光是一個 Chatgpt 就是如此,更何況未來可預期的全球設備 AI 算力需求將瘋狂增長。等於到時候 AI 的天然氣需求增長可能達到現今消耗量的 63.6%──甚至可能更高。
目前的天然氣價格是 25 年來的低點,約為每百萬立方公尺 1.75 美元(2024 年 3 月 29 日),相比於 2022 年的 9.50 美元狀況已經完全不同。在 2022 年俄烏戰爭後,歐洲各國不得不購買美國的液化天然氣,以取代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在美國,廣大的土地造成了美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困難──要把遠方的風力或太陽能電廠發電輸送到人口稠密的區域難度太高。而倒楣的俄羅斯,大概就沒辦法從這波天然氣需求中賺到錢,最後仍然是擁有大量天然氣礦藏的美國獲得最大利益。
Blum 在報告中說明:「可再生能源擴張的速度不足以滿足 AI 的用電需求,人們不得不建造新的天然氣發電廠,以期能夠彌補 AI 產生的電力缺口。富國銀證券的分析師 Michael Blum 在一份新的報告中表示,到 2030 年,人工智慧將會需要每年 700 太瓦時的電力──這個電力需求超過了現今的德國總電力消耗、還需要美國的電力再成長 16% 才有辦法餵養 AI 耗電怪獸。
由於環保主義的抬頭與興起,要在美國本土建設新的天然氣管道越發困難,也因此這些公司在無法擁有新管道的狀況下,不得不選擇降低資本支出,並將其用於股息。▲ 從 1998 到 2022 的年度天然氣消耗量。
(Source:Statista)需要鄰近電廠的資料中心美國的各地區因應稅制、法律、補助等原因,大型資料中心並不是均勻分布的,目前美國擁有最多座資料中心的地方是華盛頓特區旁北維吉尼亞州的「資料中心區」,該處目前持續在建設 75 座新的資料中心、這些資料中心需要 1300 百萬瓦時的新電力供應在美國,廣大的土地造成了美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困難──要把遠方的風力或太陽能電廠發電輸送到人口稠密的區域難度太高。
▲ 目前的天然氣價格走勢。(Source:Statista)需要鄰近電廠的資料中心美國的各地區因應稅制、法律、補助等原因,大型資料中心並不是均勻分布的,目前美國擁有最多座資料中心的地方是華盛頓特區旁北維吉尼亞州的「資料中心區」,該處目前持續在建設 75 座新的資料中心、這些資料中心需要 1300 百萬瓦時的新電力供應。美國預計在十年內將天然氣出口提升至每日 240 億立方公尺──這還只是目前已經批准的數量,不過在歐盟能源緩解的狀況下,應該也是歐盟的公司本身對 AI 的電力需求將大幅提升的緣故。」他們的團隊分析,假設天然氣能夠滿足 40% 的 AI 用電增長需求,那就代表在 2030 年時,每天都需要 70 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專供 AI 使用──甚至在某些高運算的時候需要 160 億立方公尺。
當 NVIDIA 推出了新的晶片時,人們彷彿預見了一個全新的 AI 時代,但人們卻忘了這背後其實代表更多、更龐大的電力需求。不過好消息是,美國參議員 Joe Manchin 在耗費多年的政治斡旋下,終於成功在西維吉尼亞州創建新的管道,也無異於為該處創造了建設新的資料中心的可能性。
其次還有鳳凰城、矽谷、芝加哥、達拉斯。而 NIVIDIA 最新的 Blackwell B200 晶片耗電量甚至達 1,200 瓦。
在 2022 年俄烏戰爭後,歐洲各國不得不購買美國的液化天然氣,以取代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703223425197-0); }); 在 2010 年至 2018 年間,全球資料中心的能源使用量約占全球能源消耗的 1% 至 2%。
评论留言